农村留守儿童
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,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,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——农村留守儿童。
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。留守的少年儿童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,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,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,极易产生认识、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、心理发展的异常,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。
孩子是祖国的未来,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。
留守儿童的心理
01对亲密关系恐惧
因为与父母分离,孩子内心对亲密关系会有些恐惧。对于他们而言,别离是切肤之痛,是真切、难以忘怀的体验,所以他/她们与他人亲近时,会对分离非常敏感,有可能因为恐惧分离,干脆就不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,他/她们会显得比较孤单。尽管我们一再鼓励他/她们多交朋友,但因为恐惧,他/她们很难迈出这一步。与父母分开时年龄越小,影响越大。
02缺乏规则
父母是孩子通向外部世界的桥梁,在与父母密切互动中,潜移默化地,孩子从父母言传身教中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规则,如果父母不在身边,孩子就缺少了学习的机会,有可能因此孩子觉得茫然无措,显得比较退缩,注意到孩子的这一倾向,就要多跟孩子讲一些具体的事例,把每个环节都讲到,越仔细越好,这样孩子就心中有数,遇事胆量自然会大一些。
另一种情况,孩子比较调皮捣蛋,这实际上是孩子鼓起勇气,自己跌跌撞撞地在探索,所以不要轻易责怪他/她,尽量与他/她一起分析发生过的事,从中学习。
03不善于表达
华中师范大学周宗奎教授等人调查发现50%的留守孩子遇到烦心事会闷在心里,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。父母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,更要关心他/她们的内心感受和想法,多问他/她们的心情:最近开心吗?有什么好的事情发生?多听他/她们讲,不要随便打断他/她们。我们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,就阻碍了他/她们表达。
家长应该做什么
01树立责任心
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,抚养教育孩子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。即使是远在异乡为孩子以后能过上好的生活而打拼,也应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,采取正确的方法教育、引导孩子,发现问题及时纠正。这是作为父母的责任所在。
02以身作则懂得感恩
作为家长应以身作则,教育孩子懂得感恩。逢年过节回家时,当着孩子的面对在家照顾孩子的老人表达感恩之情,这样,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效仿,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对待照顾自己的爷爷奶奶。鼓励并相信孩子能管理好自己,不给爷爷奶奶添麻烦。
03正确引导常常鼓励
作为家长应常与孩子联系,让孩子感到即使父母不在身边,心里也时常牵挂着他。比如快开学了、快考试了或孩子生日快到了,打电话给孩子送去关切、叮嘱与祝福。自己在他乡如遇有意义的事情,可以通过电话、微信和孩子说说,让他感受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,鼓励他们要好好学习。若自己参加了修地铁等城市重大项目建设,作为亲历者可用文字记录下并发给孩子分享,鼓励孩子以同样的方式回信谈谈他在学校的表现及高兴的事情。叮嘱爷爷奶奶多鼓励孩子,发现问题苗头时应寻求老师的帮助和指导。
04让孩子爱上阅读
作为家长,在和孩子联系及交谈中,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点,巧妙地从兴趣出发,引导孩子去书中探索答案。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也可以主动求助孩子,让他帮忙查阅。这个过程会引发孩子极大的求知欲和责任感,当孩子在书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时,那种喜悦和满足感会让孩子从此爱上阅读。阅读扩展了孩子的视野,培养了孩子的思考力,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,为孩子心理健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